众所周知,养生在早些年就是早睡早起、多吃瓜果蔬菜、多运动的代名词。然而近年来,“朋克养生”的出现赋予了它与众不同的释义——熬夜、不健康饮食的同时,又在疯狂补救。
“人在江湖不得已,啤酒杯里泡枸杞”,朋克养生的诞生反应的其实是年轻人自黑与无奈。现在90后的养生大军无不围绕着“自救”二字展开。食补、运动、医疗,不得不说90后真是“怕死又作死”的一代。这种“一边作死、一边自救”的特殊养生方式虽说是年轻人为了减少心里负担采取的措施,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年轻人保健意识的提高。
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上升,消费产品的升级使得当代年轻人在功能性食品的选择上有了新的需求。口味上要求零糖、低盐、低脂。样式上则倾向于高颜值、轻量化。新消费需求的出现,在带动大健康产业从传统的保健养生产品转型的同时,也使它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定制精准养生,功能性食品“零食化”
在当今零食“健康化”的大环境下,“无糖”、“多种维生素”、“益生菌”等词都已经成为了各种零食包装上的常客。但健康属性更多的其实是属于功能性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趋向“零食化”可以在美味的同时,又健康减少负罪感,与现在年轻人“用最贵的面霜,熬最深的夜”的朋克养生之道有着共通之处。
随着越来越多的90后和00后加入养生大军,整个大健康行业愈发“年轻化”。相比于传统需要蒸、煮、炖、熬才能食用的养生食材,“美味”和“即食”在当今生活节奏紧凑,工作压力大的社会环境下无疑是吸引年轻人的核心法宝。如今整个功能性保健食品市场正在逐步脱离“新型保健品”的固有印象,会针对年轻消费者不同的需求推出各种产品。
从近期发布的《从消费者需求看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趋势》报告中显示,食品功效、预防和营养补充是当前消费群体的的主要诉求。男性消费者主要以运动营养为目的,女性消费者则对美容、传统滋补品较为青睐。固体饮料、代餐奶昔、酵素果冻、蛋白棒等“零食化”的功能性食品已然一跃成为了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产品。
线上销售渠道逐渐升温
现社会新媒体盛行,消费者对功能性食品的了解和获取渠道逐渐从线下发展为线上。淘宝、小红书、抖音等成为主要的销售渠道,从《从消费者需求看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趋势》中消费者收入分析来看,功能性食品消费者近八成是中高收入人群,对保健养生的意识较强,认可度较高。从地域分布显示,我国一线、新一线以及二线城市所在省份的人群均有较强的保健养生意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功能性食品消费将趋于大众化,呈现出良性、健康的增长趋势。“养生”“保健”已不再是中老年人专享的生活方式,便捷、高效的功能性食品已经收获了大批的年轻消费者的芳心。伴随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政策助推、互联网助力,功能性食品行业的发展也将进一步加快。